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hanyiho

【你也是過敏兒嗎?哪些是台灣人最常吃也最容易過敏的食物?從慢性食物過敏分析過敏盛行原因】


今天,Lucy將從功能醫學的角度探討食物過敏和慢性過敏等相關疾病。作為一個過敏體質者,從小就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和濕疹、鼻竇炎等問題,這些疾病不僅加重了失眠問題,而且隨著大學後精神壓力增大,導致我對蚊蟲叮咬和紫外線也發生急性過敏,出現紅腫、搔癢和發疹等症狀。


在德國念營養學的時候,讓我對過敏症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時我修習了一門類似膳食療養學的課程,在德國稱為「營養醫學」,在第一堂課上就學習了關於食物過敏的知識。在德國,食物過敏不僅指台灣常提到的IgE急性過敏,還包括其他許多種類型,如IgG、IgA、IgM等,還有很多種類的食物不耐受,例如除了乳糖不耐,還有組織胺不耐受和草酸鹽不耐受等。我當時才意識到,營養學在食物過敏領域的探討範圍非常廣泛,不僅限於探討對花生、草莓等食物產生的急性過敏反應。


今天我們將重點討論IgG食物過敏,因為目前在台灣有功能醫學檢測可以有數據來評估IgG過敏反應,其他免疫反應則還不一定有檢測方法。IgG食物過敏的一大特點是,在吃到會有過敏反應的食物後,兩到三天才會引發症狀,而且症狀依人而異,可能包括皮膚、腸胃道和上呼吸道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進行血液檢測的原因,因為我們日常吃近幾十種食物,很難靠自己判斷出在兩到三天間到底吃了什麼導致了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的檢測技術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我們認為使用免疫分析法進行檢測比較準確。有些檢測中心會購買國外的檢測晶片進行檢測,而國外的晶片使用自己的食物作為抗原,導致不適用在台灣族群。我比較建議使用會以台灣本地食物作為抗原的檢測技術,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結果。


在IgG檢測中,我們發現台灣人常對四大食物過敏,第一名是雞蛋,第二名是牛奶,第三名是小麥,第四名是黃豆。這可能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這四種食物幾乎是我們日常飲食中天天接觸到的。這是因為IgG食物過敏檢測會反映出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食物攝取頻率。舉例來說,假如你有腸漏症或自體免疫傾向,或是本身免疫系統功能不佳,對於你越經常食用的食物,就越有可能引發IgG過敏反應。


像雞蛋這樣的食物,在過去幾十年被視為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因此在台灣許多人每天至少會吃兩顆以上的雞蛋。然而,當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良或腸胃消化功能不佳時,早晨起床後立即攝入這類蛋白質食物,容易因為消化不完全,引發免疫反應,身體就會產生抗體,從而引發過敏症狀。而這四大類過敏食物在早餐中非常常見,例如蛋餅、豆漿等等,幾乎天天吃到。



・為什麼認為健康的食物可能成為主要的過敏原呢?


這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現代人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工作繁忙等因素導致我們的體內分泌出現變化。這些高壓狀態會增加皮脂醇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間接導致「腸漏症」的發生。腸漏症是指腸道通透性增加,使得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碎片進入腸道黏膜中,進而促使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


從先天的角度來看,人體在處於戰鬥狀態時,腸道通透性會自然增加,這樣我們就可以迅速吸收足夠的熱量和水分,以獲得戰鬥或逃跑所需的能量。然而,現代人幾乎每天都面臨著巨大的慢性壓力,這導致我們的腸道通透性一直保持開放狀態,沒有機會收合,進而引發腸漏症。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碎片掉進腸道黏膜中後,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


換句話說,現代生活中的高壓環境和長期壓力對我們的腸道功能產生了負面影響,可能導致腸漏症的發生,使本應健康的食物成為過敏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我們過去認為營養豐富的食物,例如雞蛋,會在現代人體免疫系統不良的情況下引發過敏反應。


另一個層面是食物的品質。在台灣,長期以來我們普遍認為食物價格便宜,像是早餐店的蛋餅或夜市的小吃等民眾常吃的食物。然而,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些食物背後所付出的可怕代價。


舉例來說,便宜的雞蛋通常是來自大規模養殖場的籠養蛋,這些雞舍通常密集且較為髒亂的環境。研究顯示,放牧蛋和籠養蛋所含的三大營養素也許相近,但是促發炎物質的濃度完全不同。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牛奶。乳牛需要在舒適的環境下(如涼爽的溫度、高級的床墊和按摩設備)產乳,這樣乳牛產出的牛奶品質會更好。


此外,許多人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受、IgG過敏或是IgA過敏。這主要是因為在美國小麥的繁殖過程中,為了提高經濟價值,透過大量配種培育出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小麥品種,造成麩質含量高,也造成人體無法辨識這類食物,而發生不易完全消化的問題。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基改食物,雖然很多廠商宣稱基因改造技術是安全的,但是有研究指出,當初基改食物首次出現時,人類攝取後不到一週的時間,就能在血液檢測中檢測到對這些基改食物產生的抗體。這表示我們的免疫系統難以識別這些蛋白質,並產生免疫反應。


包括麵粉以及黃豆,台灣這類大宗原料大多從美國進口,尤其黃豆有超過95%都是從美國進口的,而美國的黃豆多數是基改的。台灣之所以依賴美國進口黃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美國基改黃豆比台灣本土黃豆更便宜,所以大家傾向於以此作為食物原料。


因此,「食物品質」在過敏反應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價格便宜的食物往往背後隱藏著生產過程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觸發免疫反應,使本應健康的食物成為潛在的過敏原。


・降低食物過敏風險的方法

1. 選擇高品質的食物來源:在選擇食物時,優先考慮食物生產的品質。例如,選擇非基改的台灣本土黃豆產品,選擇放牧或人道方式飼養的雞蛋,以及選擇沒有質地調整且注重牛隻福利的牛奶品牌。這樣可以確保食物的品質並降低過敏的風險。

2. 減少麩質攝取:麩質過敏或不耐受的人可以考慮減少麵食的頻率,以米飯為主食,或選擇使用其他國家使用原生品種小麥麵粉製成的食品,如義大利的義大利麵,法國或德國麵粉製成的麵包。

3. 降低雞蛋、牛奶、黃豆和小麥的攝取頻率:從早餐開始,盡量尋找米食為主的餐點,容易致過敏的食物以三天一次的頻率食用,減少消化負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