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進口的一定比較高級?為什麼國外水果來台灣可以長時間存放?進口水果有哪些隱藏的過敏危機】



常常會有許多人問我們,平常建議大家吃哪些水果?國外研究顯示藍莓、蘋果都是很好的水果,但因為台灣沒有自產,只能仰賴進口;但其實這些進口水果存在一些問題,Lucy跟睿睿也就比較少建議客人吃這些水果囉!

・仔細看看標籤

提到進口水果,許多客人都會問我們水果上的「標籤」各代表什麼含義,所以我們就先從標籤的意義開始說起吧!


最常看到的是3、4的標籤,不是基改、也沒有特殊意義,而是表示使用一般農業栽種。睿睿營養師建議大家選擇開頭是數字9(總共五個數字)的品項,它代表的是使用有機栽種方式,在農藥使用上限制比較嚴格。不過由於「進口的生鮮水果」大多都經過冷凍、保存加工等等過程,對營養師來說就不會是首選。


Lucy從小吃水果常常都會有口腔發癢的問題,經過醫師檢查,得知是一種過敏反應,也就變得不太吃水果了。不過Lucy在德國留學時,倒是吃了不少多進口水果。因為德國當地發展的蔬菜水果都是屬於比較高單價的,進口的反而比較便宜。所以常常會吃到中國的水梨、南美的葡萄、非洲的香蕉、澳洲的奇異果⋯⋯


不得不說,德國畢竟是高緯度國家,種植水果的條件本來就不是很好。Lucy也觀察到,德國的草莓幾乎都是隔天就發霉,草莓季也短得多,大概只有三個禮拜左右就結束了,睿睿在日本也有類似的經驗。


奇怪的事情是,明明國外的草莓、藍莓都會在兩三天內短時間發霉爛掉,但我們卻可以吃到遠從美國空運來台的「新鮮水果」;不僅如此,買回家後還可以再冷藏放個兩、三個禮拜以上,是不是很神奇呢?

・農藥殘留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經歷,Lucy當時在德國時,醫學系的室友曾經提過他們的麵包大約五天就會發霉,Lucy聽了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當地非常乾燥通風,又是以麵包為主食的國家,怎麼會這麼快壞掉呢?結果,室友很率直地回應:「因為我們不像你們使用那麼多的抗生素!」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什麼新聞了,大家稍微上網搜尋一下,都可以看到一些相關的報導。例如說,我們水果外銷到別的國家,但因為農藥殘留的問題被擋下來。所以進口水果的「農藥殘留」問題,也是我們漸漸轉為不推薦的原因之一。

Lucy也看到一些美國自己的研究報告指出,一顆蘋果上所殘留的農藥竟然高達五十到八十種之多。這還不含除草劑、殺蟲劑,以及一些尚未定性的未知農藥。

其實仔細思考一下,收成摘採下來的水果要經過一兩個月的貨船運送,勢必會需要一些「特殊方式」加以保存。而當地的水果則不需要經過這些加工處理,在保存期限上自然也就短上許多。不誇張,有些蘋果甚至可以用刀子刮出蠟來!


因為Lucy體質敏感,有些蘋果稍微吃兩口就會有口腔搔癢、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後來乾脆就都不吃了。直到前幾年去了日本青森,吃到當地有名的蘋果,這才大為改觀。現在大賣場也常常看到平價的日本蘋果,Lucy自己的經驗中這些日本蘋果既不會引發口腔過敏反應,又可以補充蘋果果膠幫助排出體內重金屬喔。

・進口水果有哪些疑慮?

有些相關資料指出,主要是因為這些水果透過食品輻射照射(Food irradiation)處理,原本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組成產生改變,讓進口水果保持在防腐保鮮的狀態運送來台,進而上通路販售。


歐洲對於「過敏」的研究非常深入,有些人發現水果經過輻射照射,改變表面蛋白質、延長保存期限的同時,也可能會引發過敏的問題。Lucy也是歷經多次親身的測試、結合專業知識和自身經驗,發現進口水果比較容易引發口腔過敏症候群(OAS)的症狀。


水果的表面蛋白質型態被改變了,我們免疫系統在辨識時出現紊亂,認為是新的、非大自然的抗原,接著產生抗體、引發過敏反應。


我們都不能肯定自己有個強壯的腸胃,如果你本身就是比較敏感、容易過敏的人,在水果的挑選上就得更加注意了!可以嘗試看看避開進口水果,觀察自己的過敏情形有沒有改善喔!


試想一下,為什麼這些水果運輸了大半個地球,卻可以維持便宜的價格呢?

・台灣的水果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當然,台灣本土的水果也不一定都沒問題唷!像是我們常常提到柳丁產季末期要泡藥劑,延長保期。許多南部運到北部的水果也會提前採摘,還沒成熟就壞掉了,或是根本放不熟。便利商店裡那些外表漂亮的水果,我們曾遇過裡面沒熟的狀況,也很容易引發過敏。


那水果到底該怎麼挑、怎麼判斷呢?像藍莓這種莓果類,除了儘量避免「生鮮」藍莓,可以先從「冷凍」藍莓開始挑起,或者直接買一盆自己在家種植試試。


總而言之,儘量選擇「當季水果」、「有機農場栽種」就能有效避免;同時,一次購買的量也不要太多,即買即吃才是最好的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