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健康及永續理想的德國飲食】

近年來全球暖化溫室效應,使得地球氣候面臨空前的極端劇烈變遷。全球的糧食產業,特別是畜牧業,藉由牲畜排放溫室氣體、森林砍伐、農業耗水以及農業污染造成巨大海洋死亡區等各種方式,嚴重破壞環境,更是造成的暖化的一個很大因素。
根據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把地球升溫目標放寬到 2°C,全球仍然必須轉型成「彈性素」(flexitarian)。「彈性素」指的是全球平均需要少吃 75% 的牛肉、90% 的豬肉和一半的雞蛋,同時增加 2 倍的豆類消費以及 3 倍的堅果和種子。如何能餵飽全球人口,同時維護地球生態環境永續發展,成為當代刻不容緩的議題。
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歡環境永續議題的德國營養師 ,我非常認同吃素的想法。在德國,植物性飲食被認為是能大幅減碳、扭轉地球暖化的實際策略,加上能兼顧【減少土地開發】和【維護動物權益】,植物性飲食被認為是人類未來理想的飲食模式。
但是,根據我在功能醫學診所的臨床經驗,從過敏到自體免疫,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太大,飲食品質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大家為了充實自我知識,往往選擇快速簡便的食物,吃東西的時候也無法專注當下,許多人邊吃東西邊工作、看手機...,囫圇吞的情況長久下來,一方面是腸胃道功能越來越弱,大家也可從坊間有許多治療胃食道逆流的胃藥廣告,便知這是普遍的現象,加上吃了過多甜食飲料,轉為中醫所稱的「寒性體質」,如果再大量地吃沒有好好處理過的豆類、菇類、穀類的素食飲食,遭受自體免疫攻擊的風險會大幅提高!
一旦已經轉為自體免疫疾病了,器官組織受到的傷害很難逆轉,需要長期嚴格控制飲食,同時盡量修復組織和支持營養,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的食物不多,尤其是純素食者,需要注意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否足夠。維生素B12是另一種素食人士需要注意的營養素,只存在於動物食品中。所以素食者會比一般人更容易造成維生素B12缺乏。而長期嚴重缺乏維生素B12更會導致貧血或神經受損,這樣的結果會更難繼續在維持素食的模式下完成治療。因此,和客戶討論如何放寬動物性食物的攝取,成為一個困難的挑戰。
因此就預防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的角度來說,同時兼顧環境友善與均衡飲食,提供各位德國國家飲食建議作為參考:
平時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搭配黃豆製品、奶製品和雞蛋輪替,提供足夠蛋白質來源
每週吃3-5「餐」動物性蛋白,每次以4-6份蛋白質為限
星期五固定吃魚,以保證在繁忙的生活中不會忘記定期吃到富含EPA的食物
-
作者:LUCY營養師
協作:百娟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