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你與飢餓的距離~餵飽你的隱性飢餓】


你餓了嗎?

在食物充足、農漁產富饒的台灣,要讓人餓著真的不太容易。

我們的24小時便利商店密度世界排名第二位,隨處的餐廳、小吃店、夜市、高速公路休息站、甚至醫院裡人潮川流不息的美食街。

怎麼會餓著呢?

台灣的美食文化,一直是我們樂為稱頌的,但是怎麼吃好又吃得健康,似乎還是有段距離。


#虛假的飽足

根據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我們國人的六大類食物其中

#蔬菜類

#水果類

#乳品類

這3大類吃不夠,遠低於 #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攝取量,而且大部分的年齡層的民眾,肉類吃過多。從飲食中攝取的礦物質鈣嚴重不足,其次為鎂、鋅及鐵。另外國人血中營養素缺乏,最嚴重的是維生素 B12 及維生素 D。

而在過重及肥胖盛行率(BMI≧25)資料,臺灣成人男性為43.7%,女性為30.8%。在亞洲國家中排名中段班。

可以看出台灣人的飲食模式,需要更多的改變。


#隱性饑餓

缺乏微量營養素所導致的「 #隱性飢餓 」是不會產生我們一般知道的飢餓感。 您也許肚子不會覺得餓,但它卻會攻擊您健康活力的核心。

~Kul C. Gautam, former deputy executive director of UNICEF


根據「全球飢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報告指出,全世界有20億人,因為營養不足或是飲食失衡,導致礦物質、維生素微量營養素缺乏,不僅影響兒童的良好健康和發育,及成人的正常身心功能。


雖然人體僅需要極少量的鐵、鋅、碘、維生素 A、維生素 D、葉酸等微量營養素,但缺乏它們會導致臨床上難以發現的隱蔽或隱藏症狀,

例如:

  1. 一般疲勞

  2. 降低抵抗感染的能力

  3. 認知功能受損,例如注意力、記憶力和情緒的喪失

  4. 對長期健康的影響,例如增加患慢性病的風險


#你與隱形飢餓的距離

如何遠離隱性饑餓有幾點建議

  1. 每天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按比例,吃好吃滿 參照國健署的 #我的餐盤均衡飲食

  2. 食物的內容多樣化,選擇台灣在地當季生產的原型食物 多樣化的食物可提供多元的營養素。進口儲藏久的蔬果,營養素會流失

  3. 戒掉高熱量、缺乏微量營養素的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 大部分的加工食品在加工過程營養素就被破壞,剩下空熱量

  4. 適當的補充微量營養素 若需要營養補充品,請諮詢醫師與營養師做評估

#疫情時期更要餵飽自己的隱性饑餓

在Covid-19病毒,仍然繼續肆虐之際,除了做好自身的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施打疫苗外,最重要的還是 #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從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開始,斷開 #隱性饑餓,搭配適度的體能訓練,建立最佳的身體防疫力。


-

作者:百娟營養師

編輯:Lucy營養師

bottom of page